DB41∕T 2709-2024 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河南省)
ID: |
02896BB48C8142F28EE906A654503480 |
文件大小(MB): |
0.34 |
页数: |
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65.020.30 65.020.30,CCSCCSCCS,B 43 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2709—2024,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2024 - 07 - 26发布,2024 - 10 - 25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T 2709—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选址与布局 选址与布局 选址与布局 .. 2,5 设备施 设备施 设备施 ...2,6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 ...3,7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 ...3,8 种养结合 种养结合 种养结合 ...4,9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5,DB41/T 2709—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专利识别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河南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 3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河南普特威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睢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卫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震、闫磊、闫跃飞、周峰、薛永康、李惠侠、刘相荣、谷淑华、侯玉芳、高娜、李静茹、王向佩、刘晓曼、孙贝贝、郭银锋、齐飞、王帅、岳婷婷、鲁晓娜、耿启泉、游森刚、张菲,DB41/T 2709—2024,1,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场选址与布局、设备设施、饲养管理、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奶牛生态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 25246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567 标准化奶牛场建设规范,NY/T 3049 奶牛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规程,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5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017,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养殖,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DB41/T 2709—2024,2,3.2 种养结合,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料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草饲料并消纳养殖业粪污,通过种植、养殖有效结合,相互增益,构建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生产模式,4 选址与布局,选址 4.1,4.1.1 牛场应建在地势较为高燥、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且海拔高于该地区历史洪水水位警戒线。选择牛场场址应遵循保护耕地、节约土地,优先利用空闲地、荒草地和裸土地,原则上不应使用永久基本农田,4.1.2 场区应远离以下区域:,a) 动物养殖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诊疗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等;,b) 大型污染性企业、主干线公路铁路等;,c) 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区域等;,d) 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4.1.3 场区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布局 4.2,4.2.1 根据当地常年风向、场区地势情况布局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和无害化区域等,管理区应在上风向,隔离和无害化区域应处在下风向,4.2.2 生产区地势平坦,应包括消毒室、青贮窖、草料棚、兽医室、挤奶厅、养殖牛舍、运动场等。泌乳牛舍应建设在挤奶厅附近,减少牛只挤奶走动距离,奶牛每次挤奶总时间不应超过1 h。生产区内清洁道、污道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宜在5 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草料棚应处于生产区下风地势较高处,同时配有消防设施,4.2.3 应建有隔离牛舍、病牛舍、病死畜处理、粪污处理等区域。隔离和无害化区域距离养殖牛舍宜100 m以上,粪污处理区域布局应符合NY/T 682的规定。牛粪卧床垫料发酵场地选择应符合GB/T 36195的规定,5 设备设施,配置 5.1,牛舍、挤奶厅、卧床、犊牛岛、产房等配置应符合NY/T 1567的规定。牛舍内宜……
……